top of page

澳洲反移民示威背後:經濟焦慮、政治操弄與隱形歧視

  • 作家相片: Alison Tao
    Alison Tao
  • 9月1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就在2025年8月21,澳洲多個城市同時爆發反移民活動,場面可謂火藥味十足。事前已有消息在社交媒體流傳,呼籲民眾「8月31號不要出門」。果然,當天的街頭幾乎變成了「政治大亂鬥」的實況轉播。

ree

在悉尼的 George Street,警方與反移民示威者正面衝突,警笛聲、口號聲、怒吼聲此起彼伏,最後更有兩人被捕。墨爾本的 Bourke Street,平日是購物天堂,上週日卻變成抗議與反抗議者的對峙場,推撞不斷,警察手忙腳亂。阿德萊德有多達 15,000 人集會遊行,達爾文則有約 200 名示威者高喊「總理下台」。整個澳洲一日之間,彷彿陷入「政治龍捲風」,怒吼、標語、警車和人群交織成混亂畫面。


這一波反移民怒火,究竟從何而來?



房價壓力:怨氣的催化劑

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住房壓力。近年來,隨著移民人口增加,房屋需求急升,樓價持續飆漲。Finder 的報告顯示,首次置業者平均預算已高達百萬澳元,許多人必須依靠父母或掏空積蓄才能入市。

悉尼獨立屋中位價已達 170 萬澳元,布里斯本 120 萬,而阿德萊德也接近 100 萬,遠超大部分家庭的負擔能力。當本地居民發現自己辛苦多年仍難以擁有一個家,卻看到大批新移民同時參與競爭,「資源被搶走」的心理自然浮現。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人覺得生存資源受威脅時,往往會產生焦慮、防衛甚至敵意,這正是部分民眾在示威中喊出「削減移民」的原因。



就業與生活成本:火上澆油

除了住房壓力,就業市場和生活成本問題同樣加劇了不滿。澳洲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5月的失業率雖維持在 4.1%,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失業人數增加了 21,300。Roy Morgan 的調查更指出,實際失業率可能高達 10.9%。

與此同時,生活成本節節攀升。ABS 報告指出,2025年6月各類家庭支出上升 0.4% 至 1.0%,肉類價格尤其驚人。當房價高企、工作難找、物價飆漲,本地居民的不滿感自然逐步積累,最終在街頭化作怒吼。



政治操弄與極端勢力

經濟壓力只是導火索,背後更有政治操弄推波助瀾。部分組織者 openly 宣揚「白人至上」,甚至與新納粹運動掛鉤。維州就曾出現新納粹領導人闖入新聞會,迫使州長避走,引發社會關注。這些行為提醒我們,反移民示威不僅是群眾情緒宣洩,更牽涉種族、政治與意識形態的角力。



澳洲離不開移民

然而,冷靜思考後會發現,澳洲本來就是移民國家。無論是建築業還是醫療系統,都深深依賴移民。

Master Builders SA 估算,未來三年僅南澳就需要額外 3 萬名工人,其中大部分靠移民填補。醫療領域同樣如此:2021年,澳洲超過三成醫生、近六萬名護士都來自海外。如果這些人缺席,連最基本的醫療系統都可能癱瘓。

根據 Migration Council Australia 的研究,移民對經濟的貢獻顯著,到 2050 年,每位移民的平均貢獻預計比現有居民高出約 10%。換言之,移民不僅沒有「拖後腿」,反而是澳洲經濟的重要推手。

諷刺的是,很多人住在移民蓋的房子裡、接受移民醫生的治療,卻轉頭喊「移民搶走了資源」。這種矛盾,正是當下社會最撕裂之處。



隱形的種族歧視

反移民示威只是冰山一角,更普遍的問題是日常生活中的種族歧視。這種歧視往往不是直接的衝突,而是冷冰冰的細節:有人拒絕坐在你身邊;超市收銀員態度忽冷忽熱;孩子在學校因口音或膚色被孤立;工作場合中,升職機會一次次與你無緣。

Women of Colour Australia 的研究顯示,近三年女性有色人種在職場遭受歧視的比例上升近 10%,其中 93.8% 與種族主義有關。亞裔澳洲人雖佔人口 12%,卻僅有 3.1% 進入高層領導職位,這意味著「天花板」真實存在。



華人應如何面對歧視?

面對歧視,首先要保護自己。街頭若遇到挑釁,不宜硬碰硬,必要時立即報警。對於鄰居的冷眼或不公待遇,有時可以幽默回應,點破對方的荒謬。

在職場上,應保存相關證據,冷靜回應不當言論,並在必要時尋求 HR、工會或法律協助。《公平工作法》及《反歧視法》均提供保障。近年來,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多元與包容,雖然進步緩慢,但方向正在推進。



結語

無論社會如何喧鬧,生活還要繼續。當權利受到侵犯時,華人社群需要懂得保護自己,利用法律、社群與制度作為後盾。

澳洲的歷史與繁榮離不開移民,今天也一樣。或許我們無法立即改變所有偏見,但至少可以選擇不被偏見定義。生活不能停,尊嚴也不能丟。


Alison’s Story

生於香港,移居澳洲,一生與房產結緣。 隨著飛機緩緩降落墨爾本機場的跑道上,我的人生和事業也隨即換上了另一條跑道,由一名香港地產代理搖身變成澳洲地產銷售顧問,並成功考獲澳洲律師資格,放下了港人對投資買樓的思維,換上了澳洲人的房產投資視角。


在律師樓工作的日子,身邊都是擁有高學歷的專業人士,即使工資水平甚高,是社會上精英,然而他們的生活卻是終日營營役役,手停口停,難以買樓致富。


我不想他朝一日失去工作能令家庭承受巨大壓力,我花盡時間及努力鑽研財務及房產投資知識,希望盡早實現財務自由,同時讓艱苦工作多年的父母過好日子。


透過這個頻道,我會跟大家分享投資澳洲房產的知識及經驗,一起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Alison老師成立 investwithalison.com 這個網站的初衷是希望透過這個平台提供中立的澳洲房產資訊,協助投資者建立最合適的投資策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