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稅務居民VS非稅務居民:港人如何認清身份避免稅務陷阱
- Alison Tao
- 8月22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8月29日
對於計劃移居、留學、或在澳洲工作的香港人來說,理解「稅務居民」(tax resident)與「非稅務居民」(non-resident for tax purposes)之間的分別,至關重要。這不僅會影響你在澳洲需繳納多少稅,也牽涉到海外收入、資產申報、福利資格等多方面問題。

本文將深入解析澳洲稅務居民的判定標準、港人常見的情況與誤區,並提供實用建議,助你及早做好稅務規劃,避免日後陷入不必要的稅務風險。
什麼是「稅務居民」?與「非稅居民」有何分別?
在澳洲稅法下,「稅務居民」並非單純根據簽證或國籍判定,而是根據你的實際居住狀況與生活重心來界定。你的身份會直接影響:
應課稅範圍:稅務居民需申報全球收入(包括香港的租金、股息、投資利得等);非稅居民只需申報澳洲來源收入
稅率與免稅額:稅務居民享有 AUD 18,200 的免稅額,非稅居民則從第一元收入開始按較高稅率納稅
福利與退稅資格:稅務居民有機會獲得退稅、家庭福利(如Family Tax Benefit)等,而非居民無此資格
澳洲稅局(ATO)如何判定你是否為稅務居民?
澳洲稅務局使用四大測試來判斷一個人是否為稅務居民。這些測試並非互斥,實際上是根據你整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
1. Resides Test(實際居住測試)
這是最核心的標準。ATO會判斷你是否「通常居住」(ordinarily resides)於澳洲。考慮因素包括:
是否在澳洲有穩定的生活安排(如長期租屋或置業)
家庭成員是否與你一同在澳洲生活
是否有穩定工作、學業或業務
社交、財務、日常生活是否以澳洲為中心
即使你短期離開澳洲(如回港探親),只要整體生活重心仍在澳洲,也可能被視為稅務居民。
2. Domicile Test(住所測試)
即使不符合 Resides Test,若你在澳洲保留永久性住所(domicile),並且未能證明你生活重心已轉移到海外,也可能被判定為稅務居民。
例如,港人即使短期回港工作幾個月,只要在澳洲仍有物業或配偶居住,仍有可能被視為澳洲稅務居民。
3. 183-Day Test(183天測試)
若你在一個稅務年度內在澳洲居住超過 183天,且沒有明確證據表明你是臨時停留且生活重心不在澳洲,則通常會被視為稅務居民。
⚠️ 但要注意:單靠「居住超過183天」不一定構成稅務居民身份,反之亦然。
4. Superannuation Test(退休金測試)
此測試主要適用於澳洲政府僱員及其家屬。只要符合條件,這類人士在海外服務期間仍會自動被視為澳洲稅務居民。
稅務居民 vs 非稅居民:具體差異
項目 | 稅務居民 | 非稅居民 |
課稅範圍 | 全球收入(包括香港收入) | 僅澳洲來源收入 |
免稅額 | 有(AUD 18,200) | 無 |
稅率 | 依累進稅率計算 | 固定高稅率(通常32.5%起跳) |
福利及退稅資格 | 可享有,如家庭稅務福利、退稅等 | 一般不具資格 |
海外資產申報 | 需要,包含香港物業、股息、虛擬貨幣等 | 不需申報海外收入或資產 |
港人常見的情況與影響分析
🔹 短期工作、打工度假或留學生
即使持有合法簽證,若在澳洲停留時間短、生活重心仍在香港,可能被判定為非稅居民
工資、兼職收入將按非居民稅率課稅,無免稅額,稅率較高
若擬長期留澳,應及早規劃,以免因身份變化漏報收入
🔹 長期移民或技術簽證持有人
多數會被認定為澳洲稅務居民
必須申報香港收入,如:
出租香港物業的租金
港股或基金投資的股息與資本利得
香港公司分紅
若有未申報的海外收入或資產,日後被查出可能需補稅及繳罰款
香港與澳洲的稅務協定(DTA)
香港與澳洲簽有避免雙重徵稅協定(DTA),主要用於:
防止同一筆收入在兩地重複課稅
確定收入應在哪一方徵稅(如房租、股息、利息)
提供「外國稅收抵免」機制,例如:已在香港繳稅的租金,可用於抵扣澳洲應繳稅款
✅ 但注意:DTA 是協助減輕稅負,不是免除申報義務,該報的仍要報!
常見誤區:港人容易忽略的稅務陷阱
許多香港人在移居澳洲或取得澳洲稅務居民身份後,因對當地稅制不熟悉,容易在申報過程中犯下錯誤,甚至在無意中違反稅法。以下是幾個港人常見的誤區,值得特別注意:
1. 誤以為「人在香港賺錢就不用報稅」 這是最普遍的誤解之一。根據澳洲稅法,一旦你被認定為澳洲稅務居民,你就有責任申報全球收入。這包括你在香港的租金、投資回報、股息,甚至是海外公司分紅等。即使這些收入未曾匯入澳洲,只要你是稅務居民,仍需如實申報。
2. 忽略海外資產與投資的申報義務 很多人不知道,不僅是海外收入需要申報,海外資產本身也可能涉及報稅責任。例如,香港的不動產、股票投資、虛擬貨幣持倉、甚至是海外銀行帳戶,均屬於「海外資產」,需要根據澳洲稅務局(ATO)的要求進行申報。未申報可能被視為逃稅行為,後果嚴重。
3. 稅務身份變動未即時更新與檢視 當港人從學生簽證或工作簽證轉為永居,或短期離澳返回香港工作時,往往忽略重新檢視自己的稅務居民身份。稅務身份的變化會影響申報義務,若未能主動更新、調整申報策略,容易造成申報錯誤或漏報風險。
港人應如何規劃與準備?五項建議助你減低風險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稅務糾紛和經濟損失,港人應主動進行稅務規劃,以下是五項實用建議:
✅ 在來澳前,預先評估是否可能被認定為澳洲稅務居民,以便及早準備海外收入與資產的申報安排。✅ 一旦成為稅務居民,應主動申報所有海外收入,並妥善保存相關收入與稅款憑證,以備查核。✅ 善用《香港-澳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DTA)與外國稅收抵免機制,減少重複納稅風險。
✅ 定期檢視個人稅務身份是否發生變化,例如簽證類別、居住安排、家庭狀況等,並相應調整報稅策略。
✅ 尋求專業稅務會計師或顧問的建議,特別是涉及香港的物業、公司股份或跨境收入時,確保稅務處理合規並優化稅負。
結語:稅務居民身份,影響重大,務必小心規劃
澳洲對於稅務居民的判定並非依靠單一標準,而是綜合生活狀況進行判斷。成為稅務居民意味著必須對全球收入負起稅務責任,並可能面臨海外資產申報義務。
對港人而言,若不了解這些規定,極可能在無意中誤報、漏報收入,導致補稅與罰款風險。建議提早規劃、定期檢視身份,並尋求專業意見,才能在享受澳洲生活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稅務麻煩。
Alison’s Story
生於香港,移居澳洲,一生與房產結緣。 隨著飛機緩緩降落墨爾本機場的跑道上,我的人生和事業也隨即換上了另一條跑道,由一名香港地產代理搖身變成澳洲地產銷售顧問,並成功考獲澳洲律師資格,放下了港人對投資買樓的思維,換上了澳洲人的房產投資視角。
在律師樓工作的日子,身邊都是擁有高學歷的專業人士,即使工資水平甚高,是社會上精英,然而他們的生活卻是終日營營役役,手停口停,難以買樓致富。
我不想他朝一日失去工作能令家庭承受巨大壓力,我花盡時間及努力鑽研財務及房產投資知識,希望盡早實現財務自由,同時讓艱苦工作多年的父母過好日子。
透過這個頻道,我會跟大家分享投資澳洲房產的知識及經驗,一起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Alison老師成立 investwithalison.com 這個網站的初衷是希望透過這個平台提供中立的澳洲房產資訊,協助投資者建立最合適的投資策略。
👉Website: investwithalison.com
👉Email: hello@investwithalison.com
👉Linkedin: linkedin.com/in/alisontao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