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澳洲生活及旅遊禁忌:你不可不知的文化地雷

  • Writer: Alison Tao
    Alison Tao
  • Jul 1
  • 10 min read

无论你是计划到澳洲留学、打工度假,还是纯粹旅游放松,了解当地的文化禁忌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澳洲人重视尊重与公平,稍不注意就可能无意间冒犯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本文将从生活、旅游、社交、饮食和敏感话题五大范畴,为你详尽整理必知的澳洲禁忌!


一、尊重原住民文化与传统

澳洲原住民(Aboriginal Australians)拥有超过五万年的历史与文化,他们的传统和信仰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高度重视。作为访客或新移民,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原住民文化,避免任何可能被视为不敬的行为。


1. 避免攀登乌鲁鲁(Uluru)

乌鲁鲁(又称艾尔斯岩)是澳洲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奇观之一,同时也是原住民阿南古族(Anangu)的神圣之地。对原住民来说,乌鲁鲁不仅是一块岩石,更是祖先精神的象征,具有极深的宗教意义。过去,攀登乌鲁鲁曾是许多游客的「必做清单」,但这一行为长期以来被原住民视为对其文化的亵渎。

经过多年的抗议与协商,澳洲政府终于在2019年10月正式禁止攀登乌鲁鲁。如今,任何试图攀登的行为不仅违法,更会被视为对原住民文化的严重不尊重。即使只是在岩石周围游览,也应避免触摸或刻画,以保护这片神圣的土地。



2. 参与「Welcome to Country」仪式

在澳洲,许多正式活动或庆典开始前,可能会举行「Welcome to Country」或「Acknowledgement of Country」仪式。这是由当地原住民长老或代表进行的传统欢迎仪式,旨在承认原住民对土地的传统所有权,并对来访者表示祝福。

如果遇到这样的仪式,应保持安静并专注聆听,避免交谈、拍照或随意走动。这不仅是礼貌,更是对原住民文化的尊重。在某些场合,仪式可能会包含传统舞蹈、音乐或烟熏仪式(Smoking Ceremony),参与者应以庄重的态度对待。


3. 避免贬低原住民文化或开玩笑

澳洲社会对种族议题极为敏感,尤其是涉及原住民的话题。任何形式的歧视、嘲讽或轻视原住民文化、语言、习俗的行为,都可能引起强烈反感,甚至触犯法律。

即使你认为只是无心的玩笑,例如模仿原住民口音、质疑他们的传统习俗,或开有关「原住民特权」的玩笑,都可能被视为种族歧视。在讨论原住民议题时,应保持开放与尊重的态度,避免带有偏见的言论。



二、社交与日常礼仪

澳洲社会极度重视个人自由与相互尊重,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教养与态度。无论是在职场、学校,还是与朋友相处,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能帮助你更快融入当地文化。


1. 准时

澳洲人非常重视时间观念,无论是商务会议、朋友聚会,甚至是家庭聚餐,准时出席是最基本的礼貌。如果迟到超过10分钟,通常会被视为不尊重对方的时间,尤其是正式场合。

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准时,务必提前通知对方,并简短说明原因。例如:「Sorry, I'm running 10 minutes late due to traffic.」澳洲人通常能理解突发状况,但无故迟到或「放鸽子」会严重影响你的信誉。


2. 排队文化

在澳洲,排队是根深蒂固的社会规范,无论是在超市结帐、搭乘公共交通,还是购买咖啡,所有人都会自觉排队。插队被视为极其无礼的行为,甚至可能引来旁人的指责。

即使队伍看起来很长,或你只是「赶时间」,也绝对不要试图插队。澳洲人非常注重公平,任何破坏秩序的行为都会被视为自私且缺乏教养。


3. 避免炫耀与自夸

澳洲文化崇尚「Tall Poppy Syndrome」(高大的罂粟花症候群),意指不喜欢过于张扬或自夸的人。无论你多么成功、富有或有才华,过度吹嘘自己可能会让澳洲人觉得你傲慢、不真诚。

例如,在社交场合不断谈论自己的高薪、名牌物品,或强调自己的成就,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相反,澳洲人更欣赏谦虚、低调的态度,甚至会以自嘲的方式淡化自己的优点。


4. 尊重个人空间

澳洲人非常重视个人空间,通常与人交谈时会保持约一臂的距离(约50-100公分)。过于靠近或随意触碰对方(如拍肩膀、拥抱)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在初次见面时。

除非是熟识的朋友或家人,否则应避免肢体接触。此外,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打断别人交谈,或盯着陌生人看,也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三、旅游与公共场所的禁忌

澳洲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野生动物闻名全球,但同时也对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有着严格要求。若不熟悉当地规定,可能会在无意间触法或引起他人不满。


1. 保护野生动物

澳洲是许多珍稀动物的家园,如袋鼠、无尾熊、鸸鹋(Emu)和袋熊(Wombat)等。这些动物虽然可爱,但游客必须谨记:

  • 禁止喂食:人类食物可能对野生动物造成严重伤害,例如面包会导致鸟类生病,巧克力对无尾熊有毒。

  • 保持距离:即使动物看起来温驯,也不应触摸或追逐,这不仅可能激怒动物(如袋鼠可能踢人),还可能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

  • 驾驶注意:在郊区公路常会遇到横越马路的动物,应减速让行,撞伤野生动物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若想近距离接触动物,建议前往合法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或动物园,那里有专业人员指导安全互动方式。


2. 禁止乱丢垃圾与公共吸烟

澳洲人对环境保护极为重视,相关法规也相当严格:

  • 垃圾分类:公共场所通常设有回收垃圾桶(黄盖)和一般垃圾箱(红盖),需按标示分类丢弃。随地乱扔垃圾(包括烟蒂)可能被罚款高达500澳元

  • 吸烟限制:几乎所有室内场所、海滩、公园儿童游乐区,甚至部分户外用餐区都禁烟。电子烟同样受管制,违者最高可罚2,000澳元

小贴士:在雪梨歌剧院等著名景点周边吸烟,罚款金额可能更高,务必先确认「No Smoking」标志。


3. 遵守交通规则与礼仪

澳洲的交通文化以「礼让」和「守规」为核心:

  • 行人优先: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车辆必须礼让行人。过马路时可留意地面「Look Right」提示,因澳洲车辆靠左行驶,与部分国家相反。

  • 驾驶礼节:若在单线道遇到对向车礼让(如在狭窄山路),通过时可举手致谢。超车后闪两下双黄灯也是澳洲司机表达感谢的方式。

  • 自行车规范:骑自行车必须戴头盔,夜间需开车灯,否则可能被罚。部分城市设有专用单车道,不可占用行人道骑行。



四、餐饮与家庭访问礼仪

澳洲的餐饮文化和家庭社交既有西方传统的正式感,也融合了随性的澳式风格,掌握这些细节能让你更自在融入。


1. 用餐礼仪

  • 正式场合:在餐厅或宴会中,通常遵循英式礼仪——左手持叉、右手持刀,用餐时避免肘部撑桌。

  • 分享文化:澳洲人喜欢「Share Food」,若与朋友聚餐点拼盘(如海鲜盘),应等所有人到齐再开动,并避免独占某样食物。

  • 结帐习惯:除非事先说明由某人请客,否则默认「AA制」(各付各的)。可主动提出「Shall we split the bill?」

特别注意:在酒吧点酒需出示证件(如护照或国际驾照),澳洲法律严禁向未满18岁者售酒。


2. 访问他人住所

  • 准时但不早到:迟到超过15分钟需提前通知,但提前到达可能打乱主人准备,建议准点或稍晚5分钟。

  • 脱鞋习惯:许多澳洲家庭进门需脱鞋,可观察玄关是否有鞋架或直接询问「Should I take off my shoes?」

  • 带礼物禁忌:避免送昂贵礼物(可能让对方有压力),一瓶15-30澳元的葡萄酒或手工巧克力最安全。


3. 特殊饮食需求

澳洲人对饮食限制非常包容,若主人询问「Any dietary requirements?」,可坦然告知素食、过敏或宗教饮食需求(如清真、犹太洁食)。相反,若你宴请澳洲朋友,最好也主动询问对方是否有忌口。



五、避免敏感话题

澳洲社会崇尚多元与包容,但某些话题仍可能引发激烈争论或尴尬冷场。


1. 政治与宗教

  • 政治地雷:澳洲与英国、美国的关系、气候变迁政策、难民议题等均属敏感。例如,批评前总理或某党派政策时,可能无意间冒犯支持者。

  • 宗教差异:尽管澳洲人普遍不信教,但若讨论「天主教vs. 圣公会」或伊斯兰教议题,仍须谨慎。

安全话题替代方案:改聊体育(如板球、澳式足球)、旅行经历或澳洲美食(如Vegemite的爱恨情仇)。


2. 财务与隐私

  • 绝对禁忌:直接询问「你赚多少钱?」「这房子多少钱买的?」会被视为粗鲁至极。

  • 委婉表达:若想了解对方职业背景,可问「What industry are you in?」而非「What's your salary?」


3. 原住民与殖民历史

澳洲社会仍在反思殖民历史对原住民的伤害,非原住民者应避免:

  • 质疑「原住民福利政策是否公平」

  • 开有关「原住民与酒精」的刻板印象玩笑

  • 用「Aborigine」称呼(现多使用「Aboriginal people」或「First Nations people」)



六、职场文化与商业礼仪

 澳洲的职场文化强调平等与开放,这与许多亚洲国家的阶级制度或讲究上下尊卑的工作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对初来乍到的移民或国际工作者来说,理解这些潜在的文化规则不仅有助于避免尴尬或误会,更能促进团队合作与职场融入。



1. 称呼与沟通方式

 在澳洲的办公室里,即便是对上司、资深同事或客户,通常也直接称呼其名字(First Name Basis),这是展现平等与亲切的表现。过于正式地使用「Sir」、「Madam」或职称,有时反而会让人感到拘谨甚至疏远,令人误以为你不易亲近或不熟悉当地文化。

在电子邮件的往来中,开头常以「Hi [名字]」或「Hello [名字]」起首,语气友好自然,较少使用过度正式如「Dear Sir/Madam」的表达。结尾则可使用「Cheers」、「Kind regards」、「Best wishes」等,语气轻松且具有礼貌。内容上应避免冗长官僚式用语,简明扼要地传达重点才是沟通效率的关键。


2. 会议与时间管理

 澳洲的会议文化推崇开放式讨论,无论资历深浅,每位成员都被鼓励发表见解。然而,提出不同意见时须注意语气,使用如「I think...」、「Perhaps we could...」等委婉的句式,有助于表达立场的同时维持和谐氛围。切勿在对方发言时打断,这被视为极不礼貌的行为。

此外,许多澳洲企业实行弹性工时制度(Flexible Working Hours),员工可以依据生活需要调整上下班时间,但仍需在「核心工作时段」(例如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保持在岗,以便与同事同步工作、开会与即时协作。


3. 办公室社交

 澳洲职场讲求工作与生活平衡,办公室社交活动是团队建立默契的重要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周五下午茶」(Friday Drinks),通常于周五下班后在附近酒吧举行,让同事放松交流。若经常缺席此类活动,可能被认为不合群或抗拒融入,但并非强迫饮酒,选择点无酒精饮品同样能参与其中,展现亲和力。

至于幽默感方面,澳洲人非常喜欢开玩笑,尤其是自嘲型幽默,能让人感到轻松自在。不过须特别注意禁忌主题,如种族、性别、宗教等,避免因玩笑不当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或投诉。



七、节庆与特殊场合禁忌

 参与澳洲的节庆与纪念活动不仅能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在社交场合中与人建立连结。然而,有些节日背后蕴含复杂的历史意涵,若未加留意,容易引起文化敏感或无意冒犯。


1. 国庆日(Australia Day)争议

 每年1月26日是澳洲国庆日,表面上是全国性的欢庆活动,但对澳洲原住民社群而言,这一天却象征着殖民入侵与文化破坏,被称为「入侵日」(Invasion Day)。因此,当日参与活动时,应避免高调地挥舞澳洲国旗或发表过度庆祝殖民历史的言论,这可能被视为对原住民社群的不尊重。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展现敏感度,是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一环。


2. ANZAC Day(澳纽军团日)

 ANZAC Day 是澳洲与纽西兰为纪念一战时加里波利战役中牺牲的军人而设的国定假日,日期为每年4月25日。这一天的黎明仪式(Dawn Service)是最重要的活动,参与者须着正式服装、保持肃穆,象征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与尊重。仪式结束后,下午可见传统的「Two-up」赌局活动与饮酒聚会,但这些应与庄重的早晨活动明确区隔,避免混淆场合氛围。

当日也常见人们胸前别着红色罂粟花,代表对战争牺牲者的纪念。配戴时应将花别于左胸,靠近心脏,象征敬意。活动结束后,应妥善保存或处理罂粟花,不可随意丢弃,否则易被视为不尊重纪念物。


3. 圣诞节夏季庆祝

 与北半球不同,澳洲的圣诞节适逢盛夏季节,因此庆祝方式也别具一格。许多家庭会选择在海滩进行烧烤聚会(BBQ),餐桌上不一定有传统的火鸡或烤肉,反而更常见清爽的海鲜料理。送礼方面,应避免赠送冬季主题的物品如毛衣、围巾等,这在高温之下略显不合时宜,实用性高的礼品卡反而更受欢迎。

公司年终派对亦是圣诞期间的重要活动,虽为庆祝与放松的场合,仍应谨慎饮酒,避免失态。曾有案例显示,员工因醉酒行为不当甚至遭解雇,因此参与时应拿捏分寸,展现专业素养。




结语

了解并尊重澳洲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禁忌,不仅能让你的旅程更加顺利愉快,也能展现你的教养与国际素养。澳洲人重视公平、尊重和环境保护,只要你保持开放的心态,遵循基本礼仪,相信一定能在这片自由奔放的土地上收获美好的回忆!



Alison’s Story


生于香港,移居澳洲,一生与房产结缘。 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墨尔本机场的跑道上,我的人生和事业也随即换上了另一条跑道,由一名香港地产代理摇身变成澳洲地产销售顾问,并成功考获澳洲律师资格,放下了港人对投资买楼的思维,换上了澳洲人的房产投资视角。


在律师楼工作的日子,身边都是拥有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即使工资水平甚高,是社会上精英,然而他们的生活却是终日营营役役,手停口停,难以买楼致富。


我不想他朝一日失去工作能令家庭承受巨大压力,我花尽时间及努力钻研财务及房产投资知识,希望尽早实现财务自由,同时让艰苦工作多年的父母过好日子。

透过这个频道,我会跟大家分享投资澳洲房产的知识及经验,一起踏上财务自由之路。


Alison老师成立investwithalison.com 这个网站的初衷是希望透过这个平台提供中立的澳洲房产资讯,协助投资者建立最合适的投资策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