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来临】金融风暴大爆发银行连环倒闭澳洲房产劫数难逃?
- Alison Tao
- Jun 27
- 6 min read
澳洲央行连续加息10次后,首次暂停加息,甚至有大银行带头减息,那么究竟和最近一次在欧洲、美国上演的这一场暴力加息所引起的金融风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对澳洲楼价又会有什么影响?

大家在3月份都有留意到欧洲、美国银行系统危机的新闻,美国在一个礼拜之后是有三家银行倒闭,而当中的矽谷银行美国的第16大银行,资产规模超过2千亿美元,是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最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就连在瑞士拥有超过160年历史的瑞信银行都爆煲,要4折贱卖给对手瑞银(UBS),那我们现在的环球金融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究竟谁是罪魁祸首?究竟为什么通货膨胀这么失控?我们澳洲楼还有没有好的运气?在这个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投资环境下,我这次尝试用一个很简单的讲故事的模式,来跟大家分析一下这次银行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
最近的环球金融市场连环爆煲,首先是美国以初创投资客为主的矽谷银行,以及较为小型的Silvergate Bank、Signature Bank相继倒闭,导致市场对整个银行体系都失去了信心,就连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Ibank—瑞信都股价暴跌,被逼以四折贱卖给对手UBS。忽然之间好多人都在说,究竟我们现在把钱放到银行安不安全?为什么会这么突然出现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呢?究竟死因是在哪里呢?市场普遍都认为这个死因因为美联储暴力加息的后遗症,有科技股女神股之称的方舟投资公司CEO Cathie Wood一针见血指出导致矽谷银行、Signature Bank倒闭的罪魁祸首,是美联储急速加息政策,而不是加密货币,其实她这样讲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也充分地代表了很多不同市场业界的声音,在爆煲之前,有很多人是没有听过矽谷银行,矽谷银行是美国科技及初创界的主要银行,虽然我们没有听过,但是它在美国是排行第16的,投资一向相当保守,但为什么这么保守的银行最后死的这么惨呢?究竟谁是凶手呢?

我们一起看回2022年的下半年,因为当时受到新冠疫情的打击,当时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宽松的救市财政措施,引来很多“热钱”涌到美国科技及初创公司,当时矽谷银行就好像棉花那样,吸取了好多政府放出的“热钱”现金。大家都知道,银行吸收我们的钱之后是不会摆放在那里,银行是拿去再投资的,而当时矽谷银行趁着低息买了很多传统意义上安全的美国债券以及按揭证券等资产,其实这些资产一直以来都是出了名的安全,但很可惜,啱啱遇着刚刚因为美国不停的印钞,2年之后美国的通胀飙升,美联储不停地疯狂加息控制通胀去扑火,而加息令市场上的投资者涌入都去买新推出的高息国债,而在当时吸取很多政府给初创公司企业的“热钱”之后,矽谷银行在低息时吸入很多美国债券,而就是因为这些债券在这高息的情况下不受欢迎。因为大家都涌去买高息的国债,那这些低息的债券就跌了很多,甚至出现25亿美元的损失。可能你会说,那这些都是帐面损失而已,25亿你不卖,我们都是一条好汉,其实都只是帐面损失而已,但是问题就是,在我们现在这么高息的环境下,Startups很难去再借钱去填补正在烧钱的business,以及很难再让投资者去投资它们,那这些Startups没其他资金来源去烧钱之后就去银行把他们的钱拿出来,当很多人要取钱的时候,矽谷银行不得不出售已经跌价的资产,直到今年的3月8号更被爆出亏损了18亿美元,一下子有Social media的加持,好多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害怕,所以在9日之内被人提走420亿,最终当然是关门大吉了。
而瑞信的惨剧当然同矽谷银行又不一样,但是两个都是加息的受害者,瑞信是瑞士的第二大银行,但是瑞士去年放弃了维持了200多年的中立国政策,冻结了俄罗斯存户190亿美元的资产,加上瑞信近年爆出了不少丑闻引爆了信心危机,一下子流失了大量存款,再加上瑞信也像矽谷银行那样,它在低息的情况下买了好多低息的债券,所以一旦有人要大量提取现金的时候,它就被迫卖了这些亏了的债券,导致这些帐面损失变成实际损失,所以最后被它的竞争对手瑞银(UBS)用贱价收购,美联储加息抑压通胀可以说是无可厚非,但是加息力度过猛演变成“暴力加息”,由去年3月联邦基金利率接近0%,连续加息9次到今年3月22号,利率已升4.75%至5%的目标区间,加息本来就是要落药为通胀降温,但可惜美国的经济实在太虚弱了,虚不受补,在疯狂加息下银行体系已经走向崩溃,而且这个问题根本就是对立的,在控制通胀和挽救银行体系之间,各大央行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的局面,但是美联储同瑞士央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加息这条路。不过同时又暗示加息周期可能已经接近尾声,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3月底议息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仍然发表鹰派言论表示会继续加息,但是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辞之间已经尽量温和许多安抚市场情绪,而会后的新闻中更是删除了「持续加息」这样的字眼,暗示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同时可以在具有前瞻性的点阵图看到与去年年底预期的利率路径大致相同,加息高点维持在5.125%,也就是如果我们按照这个点阵图来判断,意味着今年只会再加息1次。
「新债王」Jeffrey Gundlach则表示看淡美国经济,预期未来几个月后会开始出现经济衰退,美联储将会180度大转变由加息变成减息,那么加息何时结束?市场风向原本要等到明年1月才会有低于目前的新息口,但是最新的看法是今年9月就会开始减息。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奥(Ray Dalio)也透过社交媒体表示,联储局持续加息的政策是无法持续的,在债务和经济阵痛下,联储局最终会从加息和缩表变为减息和扩表。事实上,美国已经在开始疯狂印钞,美国资产负债表规模由3月8号的8.39兆美元,扩表增加3000亿美元,至3月15号的8.69兆美元,是自疫情以来最大的单周增长,不停疯狂印钞。不要忘记,美联储在2022年提出「缩表」,也就是说关水龙头(减少资产和负债),而在过去的一年美国资产负债表缩减了6,200亿美元。不过最近爆发银行危机之后,转头已经成了「扩表」,意思是开水龙头(增加资产和负债),而在短短的一礼拜就疯狂印钞3000亿美元,听到又疯狂印钞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又来QE,资产又会疯狂增值,其实这次美国扩表印钞是通过针对银行业的的定向救市,而不是针对一般市场直升机派钱,至于美联储之后会不会再扩表或者QE那就要拭目以待了
总结,那这次的金融风暴对我们澳洲房地产市场又有什么影响呢?澳洲是不是就这样走向了加息的终点?相信在环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澳洲有很大的可能会跟随美国再加息一次,然后提早结束整个加息周期,甚至可能在年尾开始掉头减息,相信到时澳洲房价有很大机会回稳反弹。在美国和欧洲金融体系同时影响下,不少投资者会寻求安全的避风港,而一直以来经济稳定的澳洲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吸收海外热钱,而我们澳洲的房地产更被视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之一,这次事件也都让银行的存款可信性再被质疑,使很多投资者眼光已经将房产作为货币最好的替代品,觉得“砖头”怎么样都比“现金”安全。美联储同各大央行都陷入两难困境,明明要加息控制通胀但是加息又引发银行金融风暴,使形势急促大转弯,既然下不了重药使通胀冷却下来,那通胀可能就会掉头上升,甚至转变为恶性通胀,而在疯狂的通胀环境下,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始终是买房最能够保值,“砖头”长久以来都是对抗通胀最好的投资,纵观以上暂停加息、避险以及对抗通货膨胀等等因素,楼市仍然在灾难的时候被看高一线,长远来说买“砖头”是更为稳妥的投资方式。
Alison’s Story
生于香港,移居澳洲,一生与房产结缘。 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墨尔本机场的跑道上,我的人生和事业也随即换上了另一条跑道,由一名香港地产代理摇身变成澳洲地产销售顾问,并成功考获澳洲律师资格,放下了港人对投资买楼的思维,换上了澳洲人的房产投资视角。
在律师楼工作的日子,身边都是拥有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即使工资水平甚高,是社会上精英,然而他们的生活却是终日营营役役,手停口停,难以买楼致富。
我不想他朝一日失去工作能令家庭承受巨大压力,我花尽时间及努力钻研财务及房产投资知识,希望尽早实现财务自由,同时让艰苦工作多年的父母过好日子。
透过这个频道,我会跟大家分享投资澳洲房产的知识及经验,一起踏上财务自由之路。
Alison老师成立investwithalison.com 这个网站的初衷是希望透过这个平台提供中立的澳洲房产资讯,协助投资者建立最合适的投资策略。
👉Website: investwithalison.com
👉Email: hello@investwithalison.com
👉Linkedin: linkedin.com/in/alisonwongaustralia/